加热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加热器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做座别让人才瓶颈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15 08:08:19 阅读: 来源:加热器厂家
做座别让人才瓶颈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别让人才瓶颈制约了智能联汽车的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以“建设智能汽车强国为主要目标,开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新路径,培育产业新业态,构筑竞争新优势,占领战略制高点,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对于如今争上智能联汽车项目的企业而言,更需加快培养相关人才。

中国智能联汽车人才现状

随着通信及互联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和联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国际上正展开新一轮的竞争。作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产业自然也不甘落后。《中国制造2025》明确,发展智能联汽车是国家发展战略。

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行业发展的强劲需求背景下,新时代下智能联人才培养和发展趋势将发生什么变化?智能联汽车人才是指从事车辆/设施关键技术(含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专用通信与络技术、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基础支撑技术(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标准法规、测试评价)等领域内的各类人才。通过对91家企业的调研(包括传统车企2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1家、互联/通信/高精度地图等企业21家、新能源及新兴车企20家),或许能发现企业在智能联人才方面的布局和走势。

先看人才总量。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行业智能联汽车人才的总量预计不足2万人。在参与调研的91家企业中,截至2017年6月,智能联汽车人才总数约1.2万人,平均每家企业智能联汽车研发类工程师在百余名左右。其中,新能源和新兴车企、IT和通信企业的智能联汽车人才相对比较集中;14家传统整车企业的智能联汽车人才为2000多名;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类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智能联人才比较分散,每家单体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再看人才岗位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各个企业已经招募的智能联人才中,智能智驾技术研发工程师和ADAS系统研发工程师占比最高,均在20%左右;其次是系统安全工程师,占15%的比重;电子电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分别占12%和10%。另外,从事标准法规和测试评价的人员也在人才规划及配置方案中占据一定比例。

从智能联汽车人才能力素质看,可概括为RESPECT模型。具体地说,就是要拥有如下素质:变革精神(Reform)、沟通能力(Exchange)、专业知识(Specialty)、项目管理(PM)、教育背景(Education)、跨界思维(Cross-bor对每种实验机都有1个团队去服务der Thinking)、包容性(Tolerance)。

从企业现状来看,在智能这能有效解决能源联人才方面,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这三个职能部门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分别高达23%、17%和12%。另外,除了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之外,信息及通信技术和络技术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紧缺。

从紧缺的岗位来看,智能智驾技术研发工程师缺口最大,达到25%。海外高端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缺口分别为16%和15%,无论在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联汽车领域,这两类人才均处于紧缺状态。此外,ADAS系统研发工程师、系统安全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的缺口分别为20%、13%和1当P增加至4kN时记下F值1%。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汽车行业的高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如今,不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直接在德国、美国等海外市场招募行业急需的高端人才。

智能联汽车人才存在严重缺口

目前,我国智能联汽车人才和实际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缺口,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人才总量不足,研发人员缺口大。截至2017年6月,在调研的企业中,90%以上的车企智能联汽车研发类人才占整个研发人员比例不足5%。其中,在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目前相关人才不足100人。可以说,当前的人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高校供给端的人才输送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自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以来,国家频繁出台各项政策,整个行业在快速向前发展。但是,人才培养是有周期性的。而智能联汽车领域需要的是“汽车+IT+通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岗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深入,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

第三是岗位需求标准不明确、不统一。智能联汽车在全球都属于新兴产业,各国都在摸索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就研发工程师而言,对于不同的岗位,各个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标准都不统一,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

多管齐下解决人才瓶颈

针对整个行业人才总量不足的现状,笔者由于重新安装后有可能会致使测试方案及数据的丢失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尝试从三个渠道进行积极探索。

一是企业内部选拔转岗。对于条件具备的企业,基于企业整体的战略计划,可以考虑从企业内部选拔年轻、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工程师充实到智能智驾技术研发工程师的队伍中。通过企业内外部特训、学习业内著名的自动驾驶MOOC(慕课)和在职项目实践,自主培养一批企业所需的人才。

二是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选择特定的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联合培养汽车智能化、联化等方面的人才,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或“菁英班”,为有志于汽车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专项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才渠道,进一步构建贯通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全过程良性互动的双创体系。

三是分步引进海外人才。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在特定的海外市场,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积极引进所需的人才。不同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探索从引进海外华人到外籍员工的管理机制和薪酬体系,适时实施国际人才招聘,尽快解决部分紧缺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问题。

万能材料试验机报价
广东电子万能试验机
广东电子万能试验机
电子万能试验机广东